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作者: 时间:2020-06-05 点击数: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地理学科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传统聚落保护与利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资源环境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修复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2.了解地理学发展现状与学术前沿,较好地掌握现代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与地理信息技术,具有从事地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自担任专门生产、技术工作的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良好。

二、人才培养方向

(一)人文地理学

围绕古村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特色小镇规划、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创立“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及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形成了文化地理学优势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传统聚落保护

2.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二)自然地理学

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从区域性资源、生态与灾害等方向入手,探索南方丘陵区水土资源系统脆弱性理论与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实践,形成了综合自然地理学优势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区域人地系统脆弱性                                     

2.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围绕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挖掘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特征,构建文化景观基因图谱,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科学与技术在传统聚落数字化应用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传统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

2.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三、招生对象

地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3年。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3.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课程学习采取听课、自学、讨论、报告会、实验操作以及野外考察等多种形式。

2.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根据课程特点辅以口试、面试、实际操作等形式,增加过程性考核环节。

3.导师主导和学术群体整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导师为主导,同时注重同一研究方向学术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

4.课程教学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要求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组织学术研讨班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学分要求达到2学分。其中主讲专题报告,每场计0.3学分;参加学术报告会及各类讲座等,每场计0.1学分;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0.2学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院和导师应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

2)教学实践2 学分

教学实践的方式可以是给本(专)科生讲课(部分章节),辅导和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的工作量累计不少于32标准课时。

六、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7学分,其中外语4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2.专业学位课分为学位基础课和学位方向课。学位基础课第一学期开设,硕士生必须修满12学分,为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

3.学位方向课第二学期开设,硕士生修满5学分。按方向设置,本方向硕士研究生视为必修课。

4.任意选修课第二学期开设,硕士生至少修满4学分,每门任意选修课2学分。

5.实践环节4学分,其中教学实践2学分,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学术活动2学分。

6.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教师

 

 

 

 

 

 

 

 

公共学位课

19301GX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32

 

2

1

 

 

19305GX1001

第一外国语

(综合英语)

64

64

 

4

1+2

 

 

19305GX1002

第一外国语

(英语听说)

19301GX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6

 

1

2

 

 

专业学位课

                                                           

19309ZX1001

地理学研究进展

32

32

 

2

1

考查

向清成

19309ZX1002

现代自然地理学

32

16

16

2

1

考查

王鹏

熊平生

19309ZX1003

地理学研究方法

48

30

18

3

1

考试

黄一民李强

19309ZX1004

高级地理信息系统

48

30

18

3

1

考试

邓运员郑文武

19309ZX1005

现代人文地理学

32

16

16

2

1

考查

李伯华杨立国

张家其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教师

专业学位课

 

学位方向课

方向一:人文地理学

19309ZX1006

文化地理学前沿

48

30

18

3

2

考查

杨立国刘沛林

19309ZX1007

人居环境学方法

与应用

32

22

10

2

2

考查

李伯华

方向二:自然地理学

19309ZX1008

区域脆弱性与

可持续发展

32

20

12

2

2

考查

邹君

19309ZX1009

环境演变研究

 

 

 

 

 

48

36

12

3

2

考查

熊平生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教师

方向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9309ZX1010

现代地图学

32

20

12

2

2

考查

全斌

 

19309ZX1011

 

资源环境遥感

48

32

16

3

2

考查

郑文武

 

 

课(任选2门)

19309XX3001

国土空间规划前沿

32

20

12

2

2

考查

李强

19309XX3002

土壤环境学

32

20

12

2

2

考查

钟顺清

19309XX3003

空间数据分析

32

20

12

2

2

考查

胡最

19309XX3004

历史人文地理

32

32

 

2

2

考查

祁剑青

19309XX3005

自然灾害研究

32

32

 

2

2

考查

刘兰芳

19309XX3006

乡村旅游研究

32

32

 

2

2

考查

 

19309XX3007

文化遗产数字化

32

32

 

2

2

考查

 

19309XX3008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2

20

12

2

2

考查

张家其

实践环节

19309SH1001

教学实践(不少于32标准学时)

 

 

 

2

3-6

 

 

19309SH1002

学术活动(不少于16次)

 

 

 

2

1-6

 

 

补修课

19309BX1001

人文地理学

 

 

 

 

同本科

 

 

19309BX1002

自然地理学

 

 

 

 

同本科

 

 

19309BX1003

地理信息系统

 

 

 

 

同本科

 

 

19309BX1004

遥感概论

 

 

 

 

同本科

 

 

总学分

32

 

七、学分规定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24个学分。必须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培养内容包括课程学习与研究环节,具体学分要求按培养方案执行。

研究生须在入学后一个半月内与导师(导师组)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并经导师同意并签字确认后交一份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备案。

八、考核方式

考核包括课程考核和中期考核两种:

1)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鼓励授课教师采用面试、读书心得、研究报告等体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中期考核:

①考核时间:第三学期。

②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的撰写情况,开题报告、科研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身心健康状况。

③考核方式

以学科或教学院为单位,由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逐个考核。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必要时可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

④考核结果与分流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种,根据考核结果分别对研究生进行分流、奖励和淘汰。

□考核为“优秀”的研究生如已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答辩、提前毕业,推荐就业;根据本人自愿,可推荐参加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拔;

□考核结果为“合格”的研究生可以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

□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研究生,给予书面警告通知,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改正要求。必要时由导师提出,所在系和学院同意,适当推迟毕业。

□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研究生,终止攻读硕士学位,发给肆业证书。

九、学位论文

完成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学位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和论文撰写等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确定研究题目,搜集文献资料,参加专业实践,拟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及论文写作。论文开题的准备工作应在入学后第2-3学期内完成,并经硕士研究生所在教学院讨论审定。开题报告审阅一般应于第4学期初完成,且距离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

硕士研究生提出研究方案,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开展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的选题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研究的结果具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总的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图表清晰,文字简练,结论正确。硕士研究生对研究工作必须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求获得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料,并据此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提高,认真撰写论文。学位论文的篇幅不少于3万字,论文摘要在1千字左右。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实行硕士论文预答辩制度,预答辩与答辩之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毕业前必须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一篇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学生分方向书目由导师另行指定)

1)   任美锷等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

2)   约翰斯顿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

3)   (美)普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

4)   (英)K. J. 格雷戈里著、蔡运龙等译: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商务印书馆

5)   张兰生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6)    陈尔寿著: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席守诚等编著:中国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8)   张京祥,罗震东著: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东南大学出版社

9)   王爱华、夏有才主编:城乡规划新思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刘志明、孟凡影主编:遥感与世界,哈尔滨出版社

11)  (英)克里福德、瓦伦丁著:当代地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

12)  蔡运龙等著:地理学: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科学出版社

13)  (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

14)  李雪铭等著: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科学出版社

15)  (英)萨拉·L.霍洛韦等编: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商务印书馆

16)  蔡运龙等著:地理学方法论,科学出版社

17)  (美)R.哈特向著: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

18)  姚鲁烽、何书金、赵歆著:地理学论文写作,科学出版社

19)  吴国平、宋崇辉汪煜著:地理建模,东南大学出版

20)  张晓瑞,王振波,方创琳: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调控,东南大学出版社

21)  杨晓华: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与调控管理,科学出版社

22)  陈静:农业旱灾脆弱性:测度、影响与政策干预,科学出版社

23)  夏军、李原园: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水资源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科学出版社

24)  张平宇: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理论·方法·实证,科学出版社

25)  李旭旦: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6) 张文奎:人文地理学,东北师范大学,1993

27)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8)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 

29) 王恩涌:政治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0)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31) 李小健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 曹国民:理论人口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33) 李希文、徐兴国:简明人口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34) 张文贤:人口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35) 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 

36)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 

37) 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38) 陈述彭、鲁学军.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科学出版社

39) 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0) 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41) 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2)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3) 45.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4) 约翰.斯沃鲁克,景点开发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5)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6) Gunn·C ATourism Planning N.Y. Taylor & Frances, 1994 

47) Inskeep.E Tourism Planning: an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N.Y.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48) WTO Nationdl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methodologies and case studies N.Y.  Routledge,1994

49) 周成虎等.遥感影像地理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1998

50) 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

51) 史文中等.三维空间信息系统模型与算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2) Joha A. Richards, Xiuping Jia. 遥感数字图像分析(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3) 龚健雅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54) 王劲峰.空间分析.科学出版社,2007

55) 陈彦光.基于Matlab的地理数据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6)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基础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7) 陈建春.VC++开发GIS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本专业重要期刊(本专业重点期刊)

1)   《地理学报》

2)   《地理科学》

3)   《地理研究》 

4)   《自然资源学报》 

5)   《人文地理》

6)   《经济地理》

7)   《旅游学刊》

8)   《资源科学》

9)   《旅游科学》

10)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1) 《地球科学进展》

12) 《地球信息科学》

13) 《地理科学进展》

1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5) 《中国人口科学》

16) 《人口研究》

17)  《地域研究与开发》

18)  《生态学报》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0 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联系电话:0734-3456100      联系邮箱:xkjsb@h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