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0-06-05 点击数: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衡阳师范学院 制

2019年7月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5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4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9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 04510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遵纪守法、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实践反思意识和高水平教育管理能力,能够满足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热情和较强的教育使命感,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宽厚的教育管理理论、先进的现代教育管理技术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熟悉国内外课程建设和教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熟悉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

3.具有较高的教育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与方法,开展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变革,推进学校和基层教育部门改革与创新。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须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5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由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部分组成。总学分3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19205GX1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2

考试

1

12学分

19201GX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考试

1

19214GX1003

教育原理

2

考试

1

19214GX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考试

1

19214GX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考试

1

19214GX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考试

1

专业必修课

19214ZX1101

教育管理学

2

考试

1

10学分

19214ZX1102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与实践

2

考试

2

19214ZX1103

管理心理学

2

考试

2

19214ZX10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考试

2

19214ZX100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

考试

2

专业选修课

 

19214XX3101

教育督导专题研究

2

考查

2

三选一

19214XX3102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2

考查

2

19214XX3103

教育管理名著选读

2

考查

2

19214XX3104

课程论专题研究

2

考查

2

二选一

19214XX3105

教学论专题研究

2

考查

2

19214XX3106

优质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

考查

3

二选一

19214XX3107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

考查

3

学科补修课

19214BX3101

 

0

 

1-2

 

实践教学

19214JS1101

校内实训

2

 

1-2

9学分

19214JS1102

教育见习

1

 

1-2

19214JS1103

教育实习

4

 

3-4

19214JS1104

教育研习

1

 

4

19214JS1105

学术研修

1

 

1-5

总学分

 

37学分

课程说明:

1)课时安排:每1学分按照16课时开设课程。

2)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考取本专业研究生需补修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毕业生考取本专业研究生需补修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门课程;补修课程学习随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跟班学习,或由相关教师单独开课。

3)学术研修: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报的学术训练;参加教育管理前沿讲座4次。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导师讲课时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包括选题、制订科研计划、进行实验设计、编制测验题目、撰写研究报告)和教育管理实习(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实习、科研教研管理实习、随同导师参加学术会议,访问本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和学者)。

课程设置将重点关注实践领域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真正体现高水准的实践型、研究型人才规格。课程设置上,重视吸收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开发和教学实施工作,以开放的心态同行业对接,将社会需求、人才素养和知识特征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应用为导向,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加大教学内容更新力度,紧扣职业需要,着力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案例、讨论、模拟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形式。积极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使毕业研究生具有毕业证、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等有效资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要。

六、培养环节

1. 确定导师: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校内导师,并建立导师组;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尽可能地在实习基地选聘,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能力训练。

2. 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半月内,应在导师(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备案。学院下发《培养手册》,指导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准确填写相关内容。

3. 课程学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完成学位课和选修课,修满必要的学分,具体要求参照课程设置表。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考取本专业研究生需补修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并通过考核;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毕业生考取本专业研究生需补修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门课程,并通过考核。

4.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涉及学校行政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等,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方案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经考核合格,总共记9学分。鼓励研究生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实践课程具体形式包括:(1)教育行政管理、科研教研管理、班级管理,参与时间不少于18周;(2)科研实践,考核内容为研究生所做研究项目资料、研究报告、论文或相关记录;(3)社会实践,实习成绩考核内容为研究生所做工作记录或其他证据。

实践教学总体考核要求:学生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导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教育行政管理专题案例3份并附学校意见;(2)科研教研活动实施方案1份;(3)班级活动实施方案1份。

七、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教育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可采用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政策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不管选择何种类型题目,成果均需以完整的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2. 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撰写要符合学位论文规范。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至少要有一年时间用于论文研究或撰写。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3. 学位论文答辩前须经过专业学位点或导师(组)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4. 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盲审制度,通过盲审后方能进行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须3位专家独立进行,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

八、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执笔人:郑志辉                                        审核人:唐芳贵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04510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遵纪守法。

2.具备从事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必要专业基础,有较好的汉语言文学及文化素养,掌握较全面的教育与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了解语文教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掌握教授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汉语言文学课程所必备的各种技能、策略和资源,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具备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

5.了解持续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与路径方法,善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自觉意识并知晓其方法。

6.了解文学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5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由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部分组成。总学分3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19205GX1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2

考试

1

12学分

19201GX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考试

1

19214GX1003

教育原理

2

考试

1

19214GX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考试

1

19214GX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考试

1

19214GX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考试

1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专业必修课

19203ZX1101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

2

考试

1

10学分

19203ZX1102

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2

考试

2

19203ZX1103

语文学科素养与语文教学专题

2

考试

2

19214ZX10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考试

2

19214ZX100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

考试

2

专业选修课

 

19203XX3101

师范教育传统与语文教师培养

2

考查

2

三必

选一

19203XX3102

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与研究

2

考查

2

19203XX3103

语文教育经典研读

2

考查

2

19203XX3104

语文教学艺术专题

2

考查

2

三必

选一

19203XX3105

语文学科命题技术研究

2

考查

2

19203XX3106

语文教育现状调研与学位论文写作

2

考查

2

19203XX3107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

考查

3

二必

选一

19203XX3108

语文案例教学研究与督导

2

考查

3

学科补修课

19203BX3101

 

0

 

1-2

 

实践教学

19203JS1101

校内实训

2

 

1-2

9学分

19203JS1102

教育见习

1

 

1-2

19203JS1103

教育实习

4

 

3-4

19203JS1104

教育研习

1

 

4

19203JS1105

学术研修

1

 

1-5

总学分

 

37学分

课程说明:

1)课时安排:每1学分按照16课时开设课程。

2)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入学后,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发展需要,至少补修3门语文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3)学术研修: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报的学术训练;参加语文基础教育前沿讲座至少4次。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招生对象为有志于从事语文教育的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应届、往届生。以全日制的形式和双导师制培养应用型、实践型语文教师,与学术型硕士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

其培养方式具有下列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员自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基础语文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直接与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不低于30%;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应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2.专业引领下的教育实习。不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实习应具有专业理论的引领。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不仅获得语文教学技能,也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集中授课期间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语文教学调查、考察、研讨等实践活动,增加语文教育主题沙龙,集中组织安排不少于2次。另在导师引领下、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由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实践结束时,提交案例或调研报告一份,并由其实践单位教研负责人签字,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

3.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完成实践导向鲜明的学位论文研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研究应对改进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和促进在职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成果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写作与呈现,符合规范。论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一线语文课堂并得到导师的指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有实践专家的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于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4.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学术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由具有良好汉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及语言教学专业素养、同时熟悉和关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对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实践导师引领研究生开展实践教学和研究活动。同时,由若干导师组成导师组,将发挥协同指导、集体培养的优势,共同完成对本组研究生的开题审查、中期考核和论文质量把关的工作。

六、培养环节

1. 确定导师: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校内导师,并建立导师组;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尽可能地在实习基地选聘,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能力训练。

2. 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半月内,应尽快在导师(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备案。学院发放《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进行。课程设置内容除公共必修课外包含三大类:普通教育学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类、汉语言文学教学基础,各约占三分之一,设有针对基础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技能的各门课程共约16门,课程结构较为合理。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实践教学: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除了学术研修之外,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训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校外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

具体采取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的方式进行。分段实践主要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校内听课见习、教育调研等;集中实践于第二学年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学年,其中教学实习不少八周,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

实践教学应当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研究活动,完成数据收集。教学内容涉及语文课程、教研工作、语文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形式包括微格教学、课例分析、课程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经考核合格,总共记9学分。鼓励研究生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实践教学总体考核要求:学生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导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自编教案不少于6份并附学科教研组评价意见;(2)不少于10节课的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反思报告;(3)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总结报告1份;(4)能反映学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视频一份(完整一节课);(5)研修项目课程:参加一个完整的研修项目课程。

七、学位论文

1.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应与语文教育专业领域和方向一致,且应是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及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语文课程设计等。不管选择何种类型题目,成果均需以完整的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2.学位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题目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必须符合学位点规定的要求,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字数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和选题而定,原则上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前须经过专业学位点或导师(组)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4.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盲审制度,通过盲审后方能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盲审须3位专家独立进行,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执笔人:李振中                                        审核人:任美衡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04510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较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的数学专任教师。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学识修养和数学专业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学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数学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熟练使用数学现代教育技术。

4.领会基础教育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精神,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

5.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5年。在校学习年限(不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注重对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课程设置注重结构的全面合理,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在内容上着重于实践教学。

课程由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等四部分组成。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19205GX1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2

考试

1

12学分

19201GX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考试

1

19214GX1003

教育原理

2

考试

1

19214GX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考试

1

19214GX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考试

1

19214GX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考试

1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专业必修课

19206ZX1101

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2

考试

1

10学分

19206ZX1102

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2

考试

2

19206ZX1103

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2

考试

2

19214ZX10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考试

2

19214ZX100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

考试

2

专业选修课

19206XX3101

数学教育心理学

2

考查

2

至少选1

19206XX3102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2

考查

1

19206XX3103

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

2

考查

2

至少选1

19206XX3104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2

考查

3

19206XX3105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

考查

3

至少选1

19206XX3106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考查

3

学科补修课

19206BX3101

 

0

 

1-2

 

实践教学

19206JS1101

校内实训

2

 

1-2

9学分

19206JS1102

教育见习

1

 

1-2

19206JS1103

教育实习

4

 

3-4

19203JS1104

教育研习

1

 

4

19203JS1105

学术研修

1

 

1-5

总学分

 

37学分

课程说明:

1)课时安排:每1学分按照16课时开设课程。

2)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入学后,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发展需要,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跨专业和同等学力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理论课,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3)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学校其他院系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1-2门,并获得相应学分。

4)学术研修: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报的学术训练;参加数学基础教育前沿讲座4次。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招生对象为有志于从事数学教育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应届、往届生。以全日制的形式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数学教师,与学术型硕士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

其培养方式具有下列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数学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直接与数学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不低于30%;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2.专业引领下的实践学习。不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应具有专业理论的引领。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不仅获得数学教学技能,也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实践教学采用分段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实践即在课程学习的适当阶段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如去基础教育学校观摩教学、调研等。集中实践是课程结束之后在实践基地所进行的专门学习,包括听课、助教、顶岗授课等。

3.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完成实践导向鲜明的学位论文研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选题研究应对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和促进研究生自身的教师职业成长和就业竞争力有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成果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写作与呈现,符合规范。论文研究的各个环节重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一线课堂并得到实践导师的支持与指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有实践专家的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4.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由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同时熟悉和关注基础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对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参与和支持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查和研究实施。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双导师: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导师,并建立导师组;在研究生开始进行实践教学之前确定实践指导教师。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半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培养手册》,指导研究生理解《培养手册》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培养过程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准确填写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一般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在第一年完成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学位课和基础学位课的学习,同时开设行业发展前沿讲座课程,由行业实践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讲授。第二年主要完成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的写作。

4.实践教学:原则上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学生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顶岗教学、助教、教学观摩以及校内模拟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经考核合格,总共记9学分。学生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导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总体考核要求:学生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导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自编教案不少于5份并附学科教研组评价意见;(2)不少于20节课的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感想;(3)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总结报告1份;(4)能反映学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录像光盘一份(完整一节课)。

5.职业资格证书:将课程设置、实践考核与职业人才评价有效衔接,实现学历学位证书与教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对接的多证书制度。

6.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数学专业领域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七、学位论文

1.本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本领域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3.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突出应用与实践性,体现研究者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学位论文撰写可参考《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也可参考本学科公认的学术期刊上论文的撰写格式。论文字数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和选题而定,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

5.学位论文答辩前须经过专业学位点或导师(组)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6.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填写学校和学院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相关表格,并提交校内外专家盲,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论文应于答辩前按照学校或学院的规定时间段送审。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须3位专家独立进行,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执笔人:周立君                                        审核人:杨柳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 045110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

2.具备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专业基础,有较好的地理素养、较全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地理教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掌握教授地理必备的各种技能、策略和资源,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备开展地理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具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持续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与路径方法,善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自觉意识并知晓其方法。

6.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5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根据本专业研究生特定的教育职业背景、学制和培养方式等实际情况,其课程设置贯彻少、精、实的原则,注重对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由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部分组成。总学分3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试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19205GX1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2

考试

1

12学分

 

19201GX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考试

1

 

19214GX1003

教育原理

2

考试

1

 

19214GX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考试

1

 

19214GX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考试

1

 

19214GX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考试

1

 

专业必修课

19209ZX1101

地理学研究进展

2

考查

1

10学分

 

19209ZX1102

中学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

2

考试

2

 

19209ZX1103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2

考试

2

 

19214ZX10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考试

2

 

19214ZX100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

考试

2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19209XX3101

现代自然地理学

2

考查

1

至少选1

 

19209XX3102

现代人文地理学

2

考查

1

 

19209XX3103

地理学科命题技术研究

2

考查

2

至少选1

 

19209XX3104

地理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

2

考查

2

 

19209XX3105

中学研学旅行组织与实施

2

考查

2

至少选1

 

19209XX3106

中学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

2

考查

2

 

学科补修课

19209BX3101

 

0

 

1

 

 

实践教学

19209JS1101

校内实训

2

 

1-2

9学分

 

19209JS1102

教育见习

1

 

1-2

 

19209JS1103

教育实习

4

 

3-4

 

19209JS1104

教育研习

1

 

4

 

19209JS1105

学术研修

1

 

1-5

 

总学分

 

37学分

 

课程说明:

1)课时安排:每1学分按照16课时开设课程。

2)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入学后,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发展需要,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学科教学法),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理论课(如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3)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学校其他院系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1-2门,并获得相应学分。

4)学术研修: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研究的学术训练;参加地理基础教育前沿讲座4次。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地理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2.专业引领下的实践学习。不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应具有专业理论的引领。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不仅获得地理教学技能,也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实践教学采用分段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实践即在课程学习的适当阶段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如去中学观摩教学、调研等。集中实践是课程结束之后在实践基地所进行的专门学习,包括听课、助教、顶岗授课等。

3.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完成实践导向鲜明的学位论文研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选题研究应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和促进研究生自身的教师职业成长和就业竞争力有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成果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写作与呈现,符合规范。论文研究的各个环节重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一线课堂并得到实践导师的支持与指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有实践专家的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4.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由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同时熟悉和关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对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参与和支持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查和研究实施。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5.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优化教学效果;采用重点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研讨、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问题导引+原理阐释+案例+案例评析+实践探究”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导师:本专业研究生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导师,并建立导师组;实践导师最晚在研究生开始进行实践教学之前确定。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入学一个半月内,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按学习时间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校内课例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等,校外则采取教学观摩、教育调研等见习方式。集中实践于第二学年在实践基地进行,总时间不少于1学期,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此外,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教育研习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结束后,学生向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并填入《培养手册》:(1)自编教案5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2)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感想10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3)教学管理工作实践材料1份;(4)教学实习总结报告1份(含调查研究、班级管理实践);(5)能反映学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视频一份(完整一节课);(6)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意见(需加盖实习学校公章)。

七、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论文选题应与本领域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般包括选题与文献查阅、研究设计与开题报告撰写、研究实施与数据收集、论文撰写与修改等环节。论文完成过程须经导师(组)三次正式审查环节:开题报告审查、中期完成情况审查、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2.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简述及研究意义、前人研究概述、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主要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研究时间安排、参考文献。开题报告需经专家组审核同意后正式实施。开题报告论证会须聘请5名研究生指导教师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参加,其中应有至少1位来自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

3.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应充分体现其实践性,选题须有教学实践意义和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研究与写作应有助于研究生的教师职业成长和就业竞争力。论文研究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尽量考虑利用实践教学学习的时机与资源,以便在此期间实施研究和完成数据收集。

4.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课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但最终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符合学术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5.学位论文研究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但应重视发挥校外实践导师的作用,包括在选题、研究计划与实施、论文质量审查等环节听取实践导师的意见。论文评审与答辩须至少有一名实践专家参与,以保证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6.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填写学校和学院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相关表格,并提交校内外专家盲审,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论文应于答辩前按照学校或学院的规定时间段送审。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须3位专家独立进行,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指导老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执笔人:田亚平                               审核人:王鹏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 045116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沿,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3. 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4.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学习能力。

5.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5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由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部分组成。总学分3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19205GX1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2

考试

1

12学分

19201GX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考试

1

19214GX1003

教育原理

2

考试

1

19214GX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考试

1

19214GX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考试

1

19214GX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考试

1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专业必修课

19214ZX120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

2

考试

1

10学分

19214ZX120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2

考试

2

19214ZX1203

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

2

考试

2

19214ZX10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考试

2

19214ZX100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

考试

2

专业选修课

19214XX3201

变态心理学

2

考查

2

二选一

19214XX3202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

2

考查

2

19214XX3203

中小学生团体辅导

2

考查

2

二选一

19214XX3204

心理健康辅导实用技术

2

考查

2

19214XX3205

案例研究与督导

2

考查

3

二选一

19214XX320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与实施

2

考查

3

学科补修课

19214BX3201

 

0

 

1-2

 

实践教学

19214JS1201

校内实训

2

 

1-2

9学分

19214JS1202

教育见习

1

 

1-2

19214JS1203

教育实习

4

 

3-4

19214JS1204

教育研习

1

 

4

19214JS1205

学术研修

1

 

1-5

总学分

 

37学分

课程说明:

1)课时安排:每1学分按照16课时开设课程。

2)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入学后,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发展需要,至少补修2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理论课(如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不计学分,无此项成绩合格证明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3)学术研修: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报的学术训练;参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前沿讲座4次。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中授课、自学研修与导师指导相配合的方式进行。

导师讲课时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包括选题、制订科研计划、进行实验设计、编制测验题目、撰写研究报告)和教学实习(包括讲授、编写教材的部分章节、带领本科生做实验和批改测验报告、随同导师参加学术会议,访问本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和学者)。

课程设置将重点关注实践领域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真正体现高水准的实践型、研究型人才规格。课程设置上,重视吸收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开发和教学实施工作,以开放的心态同行业对接,将社会需求、人才素养和知识特征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应用为导向,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加大教学内容更新力度,紧扣职业需要,着力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案例、讨论、模拟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形式。积极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使毕业研究生具有毕业证、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等有效资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要。

六、培养环节

1. 确定导师: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校内导师,并建立导师组;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尽可能地在实习基地选聘,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能力训练。

2. 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半月内,应在导师(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备案。学院下发《培养手册》,指导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准确填写相关内容。

3. 课程学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完成学位课和选修课,修满必要的学分,具体要求参照课程设置表。以同等学力身份或者跨专业考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除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外,还须补修至少两门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考核。

4.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课程、咨询室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形式包括微格教学、课例分析、课程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经考核合格,总共记9学分。鼓励研究生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实践课程具体形式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授课时间不少于8周;(2)心理咨询实践并接受督导,要求提交咨询案例及反思材料;(3)科研实践,考核内容为研究生所做研究项目资料、研究报告、论文或相关记录;(4)社会实践,实习成绩考核内容为研究生所做工作记录或其他证据。

实践教学总体考核要求:学生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导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自编教案不少于6份并附学科教研组评价意见;(2)不少于10节课的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反思报告;(3)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总结报告1份;(4)能反映学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视频一份(完整一节课);(5)项目课程:参加一个完整的项目课程。

七、学位论文

1.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领域和方向一致,且应是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等。不管选择何种类型题目,成果均需以完整的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体例必须符合心理学类(APA格式)完成,具体可参照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类教材,也可参考学位点公布的写作格式规范。论文字数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和选题而定,原则上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3. 学位论文答辩前须经过专业学位点或导师(组)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4. 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盲审制度,通过盲审后方能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盲审须3位专家独立进行,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专家。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执笔人:刘衔华                                        审核人:唐芳贵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0 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联系电话:0734-3456100      联系邮箱:xkjsb@hynu.edu.cn